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日用科技网资讯正文

丰都鬼城:重庆丰都鬼城的由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13 23:50:56  阅读:905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媛媛

[导读]丰都鬼城丰都历来有“阴曹地府”、“鬼国京都”之名,民间传言汉朝方士阴长生、王方平在此修炼成仙,后人附会“阴、王”成“阴王”,丰都也就讹传成“阴都”。丰都这年旧历7月刚

丰都鬼城

丰都历来有“阴曹地府”、“鬼国京都”之名,民间传言汉朝方士阴长生、王方平在此修炼成仙,后人附会“阴、王”成“阴王”,丰都也就讹传成“阴都”。

丰都

这年旧历7月刚入夜,家住丰都的72岁的陈世文老人就劝诫孙子尽量少出门。“七月半,鬼乱串,这是祖宗传下来不成文的规矩,现在这个时候鬼门开,就像阴间的春节一样。”陈世文咕哝着。他听以前的老人说,在丰都老城,不管多高品级的大官上山进香,八抬大轿也进不了名山门。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百年之后,还都得归阎罗天子管。

早已从县农业局退休的陈世文被揉碎的记忆里还有一只青花瓷碗。过去,从这个时辰算起,“鬼城”巷陌中的摊位,都会摆上这只盛满清水的青花碗。

丰都

以前在丰都流传“上午人赶场,下午鬼赶场”,有人购买杂货的时候,商铺老板会把几枚铜钱放进碗里,下沉的就是人间流通的铜板。而浮在水面上的,就是新死的冤鬼用纸钱来人间买卖,这样的生意,却是万万做不得的。

丰都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原本就是人死后灵魂归宿的地方,鬼文化发达,早已深入当地每个人的生活中。因此在当地民间也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灵异传闻。

大概20年前,一开夜班出租的老兄,从丰都镇江回丰都老县城。距离估计有7公里,中间是要过火葬场。

在火葬场大门出来到主路交叉路口,当时的时间是晚上3点多,见一美女招车,美女身穿一白色连衣裙,脚穿白色网织鞋,要到人民医院。

在行驶的过程中,司机还一个劲的开玩笑,毕竟深更半夜有美女搭车,应该是心情还是很好的,但是那个美女始终不发一言,司机在挂挡的时候无意碰到美女的手背,感觉是冰凉的,当时还在想,是不是衣服穿少了的缘故,因为当时的故事没有联想到鬼。最后是平安的送到人民医院旁的王庙拐。当时那里由于是老城市,路灯不多,加上是晚上,有些昏暗。

早上交车了一直到下午,那个老兄起来吃饭,清点昨天一天收入,怎么算都差10元,但发现放钱的那个口袋有些黑色的纸灰,就是烧个的那种,百思不得其解,也没有当一回事。

丰都

这个事情他也没有放在心上,可是过了好几天,几个出租司机在晚上收车喝酒的时候,一个司机说,前几天遇到了鬼,说拉了一个穿白衣服的女人,回来发现钱是烧过的纸灰。

当时,这个睡觉才想起前几天在他身上发生的故事,故事情节和那个同行讲的是一模一样。当是就吓呆了,于是就回忆起其中几个不合情理的细节。

一、晚上上车的地方,是火葬场旁边,也是去火葬场唯一的路口,到的地方,是人民医院,那里是人民医院的太平间;

二、那个时候是10月了,大家都穿2个衣服了,为什么那个女的还穿裙子;

三、那个女的手是冰凉的,脸上没有血色,也不说一句话;

四、为什么带过几个都收了真钱,第2天都是纸灰。

这个故事于是就在丰都闹开了,本来丰都都是个鬼城,于是越传越邪,直到后面整个出租车到知道,晚上搭客的时候准备个水瓶,上一个人用水检验下。

而如今呢,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关于丰都的“鬼”,到底属于封建糟粕还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人们争论不休。

1989年开始从事鬼脸瓢画创作的雷雨风老人,其独特的艺术创作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称号。那些消逝的“鬼城”生活,成为他艺术创作无尽的源泉。

“当年,丰都城池内88座老庙我一个一个都数得出名字,还有上山路上几十道牌坊,但是都没了。虔诚的香客上山,逢庙必拜,要拜上半个月才能到名山顶部的二仙。”他用青黑色笔调勾勒出记忆中的那座城池与山———“12岁,我还是个孩子,家住在城隍庙附近,每逢庙会,大人会叫我端上3根凳子,上面放着米花糖、馒头等送给远方香客的食物,表示结下3份善缘。”

“丰都民风民俗中很大部分是劝人向善,虽然带有些迷信色彩,但总的说来,它是在文化意义上倡导一种积极的处世原则,并且强调来自阴间的他律对阳间的规范。但如何扬弃‘鬼城文化’,把两千年来形成的民风民俗融入到当代旅游之中,至今尚未有更好的操作思路。”丰都县作协主席孙江月说到。

←支持左右键盘翻页→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