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7月11日电 (吴涛)又一家电子城停业了!7日,已有17年营业历史的北京中关村海龙电子城宣布停止营业,转型做创业孵化器。海龙电子城曾经是中关村数码电子集散地标杆性卖场,与各地类似电子城一样,承载了一代人的回忆,它的停业让不少人唏嘘。
海龙大厦外景。中新网 吴涛 摄——探访
海龙部分商户未撤离,仍在正常营业
7日,海龙电子城对外发出通知,称正式停业。8日,中新网记者对其进行了实地探访,在现场看到,海龙电子城1楼和2楼还有部分商户正常营业,但是为数不多,也几乎没有什么顾客。店铺负责人大都在聊天,要么就是坐着玩手机。
3楼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了,部分地区露出水泥墙面。4楼、5楼已经完全封闭。6楼的美食广场正常营业。值得注意的是,楼内冷气仍正常,只是电梯已经停了,上楼要顺着电梯走上去。
海龙大厦1楼一个临街的电脑专卖店负责人对中新网表示,其店铺物业归自己所有,这是店铺还在营业的原因。不过,2楼某店铺负责人对中新网表示,“都得搬,早晚的事。”
中新网从新浪二手房网站上查询到,目前依然有海龙大厦写字楼在售卖状态中。
大部分商户已撤离,少数仍在坚持,正常营业。中新网 吴涛 摄——分析
电子城纷纷关闭,电商冲击是主因
在北京中关村地界,海龙电子城的停业之前,e世界电子去年城彻底关闭,而太平洋广场早在2011年就败下阵。
目前普遍分析认为,是受电商冲击影响。知名电商观察家鲁振旺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对该观点表示认同,“肯定是这样的,海龙电子城主营3C产品,你看现在谁不是在网上买?”
这种情况大概是从什么开始的呢?鲁振旺表示,“我个人了解,从2010年冲击的就比较厉害了!”
值得玩味的是,目前公认的3C产品在线销售霸主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正是从中关村一步步走出来的。而中关村电子城衰落的这几年也正是京东飞速发展的时代。
深究一下,海龙电子城的衰落也和行业特征有关系。数码和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此前接对中新网采访时表示,3C产品基本上都是标准化产品,价格越来越透明,这是冲击到线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海龙电子城内3楼什么都没有了,部分地区露出水泥墙面。中新网 吴涛 摄——转型
海龙不是个案,多地电子城面临同样选择
此次海龙电子城停业对外发的通知显示,停业原因是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加快转型升级,打造海龙大厦“智能硬件创新中心”。
2015年3月份,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此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声音此起彼伏,各地不断有项目落地。
2016年5月12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系统部署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意见》公布了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北京市海淀区。
对于此次海龙电子城转型的方向,海龙电子城负责人颇有信心,其表示,“我们是依据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在顺应市场,转型发展是必然趋势。
据了解,2009年,海淀区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的通告》,对现有业态进行调整,不再鼓励电子卖场、商场、购物中心、餐饮等业态在该区域发展,逐步调整传统商贸业规模,为高端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上述海龙电子城相关负责人表示,海龙电子城从老电子卖场变身智能硬件创新中心是顺应西区定位。
海龙电子城停业转型并不是单独案例,去年中关村e世界就做出过同样的选择,此后转型做企业孵化器写字楼。中新网梳理相关资料发现,近几年来,各地数码电子集散地几乎都面临着类似的选择。
如2015年年初,上海徐家汇数码城最核心的部分,太平洋数码二期歇业;还是2015年,4月份,河北省石家庄大型电子数码商城华强电子世界关门落锁,但是称未来这里将不再是电子数码城,而是变身百货商城。
海龙电子城1楼,透过闸门,可以看到有人在整理现场。中新网 吴涛 摄——追忆
电子城从辉煌走向没落,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曾几何时,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话,“买数码,去村里”,“村”指的就是中关村。中关村的太平洋广场、e世界、海龙、科贸这几个卖场引领着中国数码电子消费大潮。很多人的第一台电脑、第一张CD、第一个MP3、第一个数码相机都是购自这里。
尤其是那个时代在北京上学的大学生,对海龙等中关村电子城有着不可磨灭的记忆。那时候很多学生零花钱较少,“小黑”(ThinkPad)只有土豪才有,更多的学生是攒电脑来用,自己动手DIY一台电脑,配件全部在中关村采购,学到不少知识,也颇有一番乐趣。
商家方面呢?那时,以海龙电子城为代表的中关村数码电子集散地辉煌一时,商家中也不乏商业大鳄。刘强东在今年6月份其新书《刘强东自述》回忆1998年初入中关村:1998年,我们面对的是汇天华光等光储存储行业的“巨人”,这些“巨人”交易额一年至少是几千万元。
“2003年、2004年应该是生意最好的时候,卖场大厅总是人挤人,电梯都挤着人上不去。”《北京青年报》8日报道中采访的于先生回忆,过了2005年,生意就一年不如一年了。”
海龙电子城附近的鼎好电子城还在营业。中新网 吴涛 摄——延伸
中关村电子卖场“导购”依然流行
海龙电子城停业主因是受时代发展,电商冲击影响,但除了上述影响,海龙电子城的停业也和中关村电子城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有关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关村电子城的声誉开始恶化,“宰客”事件也时有发生,媒体曾对其多次报道。
如去年11月份,《新京报》报道称,被中关村电子卖场导购带入陷阱的事情时有发生,有时还会碰到“阴阳合同”。顾客不管要买什么数码产品,这些导购都会把他带到自己的店铺内,没有就去“借”,总之不能让顾客跑了。
中新网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在海龙的大门口上面,“严厉查处商业欺诈行为”的红色横幅还在,这或侧面印证了其最近几年的经营环境——毕竟,如果没有这种行为出现过,就谈不上“严厉查处”。
海龙电子城门口“严厉查处商业欺诈行为”横幅还存在。中新网 吴涛 摄海龙电子城停业后,中关村目前大型数码电子卖场只有鼎好和科贸还有部分楼层在运营。
8日,中新网记者走访了海龙周边的鼎好电子城。门口导购依然存在,开口就是一句“要电脑吗?”——这种推销模式,始终未变。
进入鼎好,一名导购迅速跟了上来,中新网记者在和其攀谈过程中了解到,他们生意惨淡,日子也并不好过。询问再多,其不愿多谈,只是一个劲儿的催问:“你要什么型号电脑?去我们柜台看看呗,然后报个价。”
中新网记者随后明确,“想自己逛一逛”,但其一直跟在旁边,颇热情的介绍,“楼上面是卖配件的,楼下才是笔记本,那边还有个展销会……”其目的,就是想让顾客去他们柜台看看。
有原来熟知中关村电子卖场导购的人士对中新网表示,“导购只需把顾客拉到固定店铺内,生意成了就可拿提成,而这些成本都会转嫁给消费者,‘宰客’也就不奇怪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