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日用科技网资讯正文

揭秘清朝皇帝 新年赐福中应该怎样求财运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4-14 22:31:27  阅读:684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蜜雪薇琪
清代,庆祝活动最多的节日莫过于新年前后,而民间贴福的风俗习惯,就是与清代皇帝在新年时赐福字的惯例息息相关。其实,民间贴福的习俗源自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西周取代殷商之后,姜太公持榜封神之时,各路神仙都已经封神就毕,但是,姜太公的那位十分恶性的夫人也来讨要神位,太公无奈之下,只得封他的夫人为“穷神”,并规定凡是贴了“福”字的地方便不能去。

  于是,老百姓便家家贴“福”、燃放鞭炮,驱赶这位不受欢迎的“穷神”。无论最初选择贴福的动机如何,现在,“福”就是幸福的代名词,贴上福字就意味着福缘滚滚,福气兴旺,一个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所有向往。

  既然每逢节日贴“福”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的民俗习惯,那么,一向遵循“与民同乐”原则的皇室贵族不会错过这个展示皇恩浩荡的机会。皇帝亲笔手书“福”字,并下赐群臣。

  这无疑代表了莫大的恩惠与信任,且紧紧的贴合了民间的习俗传统,并体现了一定的精神境界,要比赏赐金银珠宝有格调的多。

  根据清代昭梿所着的《啸亭杂录》对福字的记载“定制,列圣于嘉平朔谒阐福寺归,御建福官,开笔书福字笺,以迓新禧,凡内廷王公大皆遍赐之。翌日,上御乾清宫西暧阁,召赐福字之臣入跪御案前,上亲挥宸翰,其人自捧之出,以志宠也。

  其内廷翰林及乾清门侍卫,皆赐双钩福字,盖御笔勒石者也。其余御笔皆封贮乾清宫,于次岁冬间,特赐军机大臣数人,谓之赐余福。”可见,皇帝写福字下赐群臣已经成为清代皇帝特有的年节赏赐。

  清康熙皇帝是第一个清代皇帝手书“福”字下赐群臣的典例,皇家认为,十二月是进入年终的月份,也是人们祈望吉祥、驱避邪魔、以图本年得到一个圆满的终结的时刻,人们要满怀欣喜地恭候、迎接新年。

  所以,自康熙朝始,每年十二月初一日,皇帝在内廷要亲自御笔书“福”字,所写出来的第一个“福”字要悬挂于乾清官正殿,其余张贴宫廷内苑各处,以及颁赐后妃近侍、王公宠臣、内廷翰林等。此后,清宫御赐“福”字仪式成为典制。

  雍正时期,每年腊月底,雍正都要手书“福”字,有“年来冬月封印以后,政务略有余闲,朕手书‘福’字赐内外大臣,诸臣奏谢皆称受朕赐福之恩”之渝。此后,皇帝的手书“福”、“寿”字不仅张贴在宫苑各处,而且还会颁及各直省将军督抚等,后朝均沿袭下来。

  乾隆皇帝更是讲究书“福”之典制,并且在御书“福”字之前,还必先到阐福寺拈香,然后再到重华宫内漱芳斋大书“福”字。乾隆赐“福”的事例很多,此朝当了三十一年尚书的王际华,积历年所得共二十四幅福字,装婊悬挂,名为“二十四福堂”。

  嘉庆皇帝一向标榜自己是“以皇考之心为心”,写“福”字颁赐,当然也恪遵前代成例。他曾御制书“福”联句诗,谈及除御书第一“福”字悬挂于乾清官正殿外,还要在宫苑张贴近20幅“福”字。

  不仅如此,嘉庆皇帝在书“福”字之余,又别书五、七言至十三言朱红云龙笺对联,及“宜春迎祥”、“宜人新年”、“一年康泰”等字,不下百余幅。这些吉语被张贴在各处宫苑,皇宫里满是吉祥如意。

  同治皇帝不但写“福”字颁赐近臣或张贴宫内,而且还花样翻新地写“寿”、“龙”、“虎”、“福禄寿”等字张贴在宫廷院落内。

  皇帝亲笔所写的“福”、“寿”字幅,其中间为一火焰升腾的银色火珠,周围以流云纹缠绕,其红绢制作得分外精美雅致,以黑墨书写的“福”、“寿”字形,恰在四条龙纹菱形之中间,显得字体十分饱满大方,作品精致喜庆。

  清代皇帝赏赐王公大臣等官员“福”字时,皆在十二月二十日后,御赐“福’’字仪式在乾清宫或重华宫举行。届时得到皇帝御赐“福”字者,每年十余人或不及十人,受赐者依次跪在案前,仰瞻皇帝御书“福”字,叩首谢恩。

  两名御前太监同持“福”字笺而出,受赐者再在“福’’字下面叩谢,寓满‘身都是“福”之意,再恭捧退下。王公,大臣等官员均以得到御赐“福”字为幸事。当然,皇帝赏赐的“福”字何其珍贵,自然不会拿去贴在门上,而是要精心装裱,然后供奉起来,以示对皇帝恩泽的敬拜。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