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也门,生存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当地人看来,这个群体的人除了能当仆人,别无用处,因此被当地人称为“仆人阶层”。《纽约时报》的记者深入采访调查了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他们发现,他们的生活非常悲惨,经常食不果腹,在极度缺乏食物的时候,甚至会吃自己亲人的尸体。
极度缺乏食物时吃亲人的尸体
在也门首都萨那,每天都有一群衣衫褴褛、皮肤黝黑的人打扫大街小巷。这群人,被当地人称作“Al Akhdam”,在当地语言中是仆人的意思,属于也门社会最底层的“仆人阶层”。当地人称,贫穷的“仆人阶层”在极度缺乏食物时甚至会吃自己亲人的尸体,妇女大多从事卖淫工作。在也门,“仆人阶层”被视为“外来者”,是历史上埃塞俄比亚军队的后裔。
《纽约时报》记者在也门首都附近一个污秽不堪的贫民区采访时,遇到了一个“仆人阶层”的20岁青年,他告诉记者:“任何工作我们都能够胜任,但大家总认为我们除了能当仆人,别无用处,所以我们丧失了希望。所有的生活之门都向我们关闭,我们是活着的,但却是苟活。”
被政府遗忘难获救济
“仆人阶层”在也门生活的历史和当地人一样久远,他们下贱的身份是也门数千年来古老社会等级制度的残留,其实这一等级制度早在1962年革命后就已经瓦解了。当初社会最底层的屠夫和铁匠都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翻身,而“仆人阶层”却仍然保持着他们位居底层的特殊社会地位。在也门2200万人口中,这一人群的数量达到了100多万,成为也门的一个特殊“标志”。
对于“仆人阶层”目前的处境,《纽约时报》认为,这是因为也门政府的救济政策并没有惠及到“仆人阶层”。他们被遗忘在社会的角落,忍受着长期的歧视。即使是新移居到也门的移民,也要比他们的境遇好。目前,部分“仆人阶层”的人从事着街道清洁工的工作,而且一干就是很多年,但他们从未得到一份正式的工作合同,也门政府的法律上却明文规定:所有也门公民在工作期满六个月后应该得到雇佣方的雇佣合同。
“仆人阶层”尝试着改变生活
虽然一直备受歧视,但“仆人阶层”中的少数人也在尝试着改变自己的生活,但遗憾的是他们还是对前途表现出了一丝迷茫。记者采访了当地的Hawdal先生,他也是“仆人阶层”中的一员,他结束了20年的扫街生涯,终于成为了一名管理者。现在他们一家生活在首都萨那,Hawdal先生将他的5个孩子都送进了学校,现在高额的学费支出并不是他的唯一担心的,最令他担忧的是孩子们对于未来前途的看法,“我们以后除了能扫大街,真的就其他的什么都不能做吗?我真的害怕我的孩子会这么想。”
对于“仆人阶层”在也门的这一特殊地位,《纽约时报》分析称,在现代文明的社会中,存在这样一个被歧视的阶层,不利于国家的整体发展,在对 “仆人阶层”的劳苦大众表示同情的时候,也门社会和政府也需要反思自己的行动,国际社会也应该给贫穷的底层人民提供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