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之后,“全国彩礼地图”依旧在微博上走红,依旧在引发沸沸扬扬的议论,此种现象不是偶然的。这不仅说明,那种被视为陈旧的“收送彩礼”行为一直存在,而且说明,网友对“收送彩礼”行为的反感心理也一直存在。网友不仅在吐槽与嘲讽,也在悄然对比着各个地方的彩礼差距,对比着城市与农村彩礼的差异,并且继续吐槽着此种差距与差异。
四年之后,再来看这张“全国彩礼地图”,仍然不能让人轻松。因为地图显示,其中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不仅彩礼翻了番,房子、汽车等也成了结婚标配,表现出“越是贫困地区,越出现高价彩礼”的特点。当然,“全国彩礼地图”也呈现出了一些可喜的新变化。比如,在长江流域的少数地方,甚至出现了结婚“零礼金”的现象。
此种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在我看来,至少存在着两个方面的成因。一个方面是,这些彩礼下降甚至归零的地方,多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经济的发达、制度性养老保障的普及,以及新兴观念的流行,让不少父母不再存在着某种基于彩礼的补偿心理,传统的彩礼逐渐被放弃;另一方面,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往往存在着某种“虹吸效应”,它能够吸引更多相对不发达地方的女性嫁到这里来,当婚姻成为一种吸引而非“下嫁”,彩礼自然就会逐渐降低。
换句话来说,彩礼地图的新变化,再次鲜明地阐释了彩礼行为的由来。“收送彩礼”当然是一种过于世俗化的传统化的举动,但穷根究底,它还是某种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下的产物。因为人口比例失衡,男性数量远远高于女性,且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加快,不少农村女孩流向城市,不少不发达地区的女孩流向发达地区,这就导致了农村中女孩的稀缺,彩礼因此水涨船高。而在发达地区,此种情况并不存在,且因为自由恋爱流行,所以彩礼难免就会出现下降的新趋势。
正因为如此,与其说走红的“全国彩礼地图”是网友的调侃,不如说它的新变化更是一则治理启示录。如何来治理过重过滥的彩礼行为?这当然需要地方加强引导,但更重要的,依旧是发展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减少男女性别失衡,当“生男生女都一样”成为共识,“天价彩礼”也就会不复存在。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一个地方的经济水平的提升、百姓思想的日益开放,彩礼也会越减越少。而一些相对偏远落后的地区,思想还是比较顽固、保守,所以彩礼也会比较高。快来看看你身处什么标准呢?小编觉得彩礼的高低说白了就要因人而异,我觉得没必要真的弄出一个确切的标准吧。毕竟咱们是嫁女儿而不是卖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