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日用科技网资讯正文

九寨沟地震:机器人记者25秒完成稿件报道并发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2-02 13:52:40  阅读:367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采妮
昨晚九寨沟突发地震,中国地震台网研发机器人记者25秒完成报道,内容包括速报参数、震中地形、热力人口、周边村镇、周边县区、历史地震、震中简介、震中天气8大项。

地震播报机器人发展历程

2015年10月份,中国地震台网速报首次使用机器人自动产出地震相关内容。可以看到,第一次使用效果还很简单,内容偏向文字性。

2016年11月份,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有了重大技术突破,并且在速报内容上有了更多丰富的展示,图片效果的生成也使迅速了解信息更加直观快捷。

2017年8月8日21时37分15秒,机器人记者自动编写稿件,用时仅25秒,稿件内容详尽准确,配发图片非常直观醒目,对震区情况一目了然。

机器人如何写稿?

北大计算机研究院教授万小军表示,写稿机器人实际上是一种数字技术和智能写稿编程系统。它用机器代替人完成实时监控信息源,利用文本解析和信息抽取技术实现自动信息抽取,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并融合编辑记者团队的经验和智慧,以模板和规则知识库的方式,根据实时抽取的信息作出判断,输出相应的模板及规则知识库内容,从而产生新闻,以此应对海量、高速、多样的大数据产生的信息。

当地震发生后,写稿机器人可以快速抽取实时数据和信息,并按照相应的模板和规则进行填空。节省了记者查询、核实数据所需耗费的大量时间,并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发布,确保了时效性。

机器人记者有何优势

和传统记者相比,写稿机器人可以瞬间完成海量阅读、海量分析,尤其是针对上市公司的公告、财务报表、官方发布、社交平台、证券行情等信息源。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同时节约了成本。机器人可以根据互联网活跃点击量数据,瞬时筛选出下一个热点新闻,并通过后台的算法快速合成新闻。

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新闻报道,由于受众基数巨大,即使小众用户其数量也十分可观。例如在奥运会这样同时举行上百场比赛的综合赛事,机器人可以任劳任怨地报道每一场比赛,冷门场次比赛同样能带来可观的阅读量。同时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闻传播对个性化新闻需求的满足也有利于用户黏性的增长。这也符合未来定制新闻,分众化新闻的大趋势。

人类记者的未来

现阶段,写稿机器人主要应用在体育新闻和经济新闻中,写稿机器人不太可能取代记者的工作,它们只是为了将记者从单调、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那些更加复杂,更加需要人类思考的东西,同时也能降低写作的成本。

这也意味着,具有经验和技术的人类记者对于整个新闻行业仍然起到支撑的作用。机器人的出现可以将这些资深的记者从现有的常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现阶段,机器人所创作出来的稿件多是对海量数据的应用和分析,人工智能技术还很难应对具有显著人类主观意识影响的社会文化和意识领域的各类问题,缺乏打动人的、有情感的细节。复杂、跨界、有深度的、情感的表达更为细腻的新闻生产仍然需要人类记者。

此外,质疑、追问、寻找对方话语中的新闻线索,这就是人类记者的法宝。

或许我们愈发应该思考,人和机器的本质差别究竟在哪里?我们应该在哪方面继续努力。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