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南京大学副教授姜宝玉等中美科学家团队,便公布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新发现。他们在东北地区热河生物群动物化石遗址中,发现保存完好的恐龙、哺乳动物和鸟类化石:这些古生物的遗骸,都有被烧焦过的痕迹——这跟庞贝城所见的人类遗骸很相似,发现地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古生物的“庞贝城”。
在2月5日《自然·通讯》发表的文章中,科学家们说,热河生物群保存上亿年不腐化是得益于火山碎屑密度流,它们造成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生物死亡。
惊人发现:恐龙被火山灰包裹
热河生物群分布于冀北-辽西-内蒙古东南部地区,“这里的的化石保存通常非常完整、精美。鸟类和恐龙类化石保存了完整的羽毛和皮肤印痕等软体组织,一些恐龙化石甚至还保存了食物残留物。”昨天,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姜宝玉说。
在上个世纪80年代,该处发现鸟类化石,在全世界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之后就不断有新的发现:世界上第一个带羽毛的恐龙,中华龙鸟,还有飞翔的爬行动物,翼龙等等……
这些生物为何死亡,为何出现在湖泊中,为何能保存如此完好?从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一直深受这些问题困扰。
2011年开始,姜宝玉等中美5名科学家开始对此进行研究。他们在热河生物群动物化石遗址采集了14块恐龙、鸟类化石的围岩样品,并对其中6块进行解剖分析,这些部位包括鹦鹉嘴恐龙的肋骨、鸟的翅膀、羽毛、腿。
“第一个发现就很震惊。一开始我们以为恐龙和鸟应该都保存在湖泊的泥岩中,但后来发现包裹它们的是火山灰。”
追问:
1、为何鸟化石都列队“打拳击”?
昨天,在姜宝玉的实验室里,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这些鸟都有一个典型的姿势:佝偻收缩着,摆出一副打拳击的姿势。
“多数陆生脊椎动物化石都是这个样子。”姜宝玉说,在火山喷发时,最大流速达700公里/小时的火山碎屑流,使得被席卷的人群和树木、房屋都是向着一个方向倒塌、流动,在庞贝古城遗址中,遇难者的排列方向也一致,这种现象在热河生物群化石中也出现了。
2、为何骨骼未被岩浆“烤化”?
参与该项研究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矿物学家乔治-哈罗(GeorgeHarlow)说:“我们发现这些动物尸体部分被烤焦,像是被放置在烧烤架上一样。”这些生物尸体,为何能在上千摄氏度的高温下保存下来呢?
姜宝玉估计,火山碎屑流流到这里时,时速可能只有几十公里,温度可能已经降至二三百摄氏度,这些动物骨骼也得以幸存。
3、恐龙、鸟化石为何藏身湖泊?
姜宝玉说,本次研究成果首次提出:在白垩纪中期(大约1.2亿年到1.2亿年前),火山碎屑密度流不仅导致了中国东北地区以恐龙为主的陆生动物的大规模死亡,而且还搬运一部分动物遗体到湖泊中埋藏起来。这种灾难性的事件记录下了中国东北地区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白垩纪中期的陆地生态系统。